“涉密资质”是指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密信息系统集成业务、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能力建设等的法定资格。而“保密资质”则是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的保密资格认证,即国家对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保密基本条件的评价和认可。
“涉密资质” 与 “保密资质” 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
适用范围不同:
涉密资质:适用于从事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运行维护等活动的企业,以及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能力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如为军工单位提供装备配套或产品加工、承担政府集成涉密项目、为军方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的企业等。
保密资质:适用于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事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维护等活动的军工企业。
资质等级不同:
涉密资质:通常分为甲级和乙级。甲级资质单位可从事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乙级资质单位可从事机密级、秘密级信息系统集成业务。
保密资质: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保密资格单位可承担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科研生产任务,二级保密资格单位可承担机密级、秘密级科研生产任务。
申请条件不同:
涉密资质:申请条件通常包括注册资本、业务收入、相关人员数量、具有相关高级职称或执业资格的人员数量、具有自有产权或租赁期3 年以上的涉密业务场所等。
保密资质:要求在中国境内成立3 年以上、无违法犯罪记录、承担或拟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项目或产品涉及国家秘密、无境外控股或直接投资、法定代表人等具有中国国籍且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或长期居留许可、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保密制度完善、1 年内未发生泄密事件等。
审查规则不同:
涉密资质:采用评分制,如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现场审查满分为100 分,总分数达到 80 分(含)以上为现场审查通过。
保密资质:同样采用评分制,但满分和通过标准不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的现场审查满分为500 分,总分数达到 450 分(含)以上为现场审查通过。
主管部门不同:
涉密资质:申请甲级资质的,应当向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申请乙级资质的,应当向注册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保密资质:申请一级保密资质,主管部门为国家保密局会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等部门组成的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委员会。申请二级保密资质,主管部门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等部门组成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委员会。
申请流程不同:
涉密资质:认证流程包括提交申请、书面审查、申请受理、现场审查、专家评审和资质授予等5 个阶段。
保密资质:认证包括提交材料、申请受理、书面审查、现场审查、资质授予等阶段。
这两种资质的申请条件、审查规则、资质等级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同。例如,涉密资质的申请条件通常包括注册资本、业务收入、相关人员数量等,而保密资质的申请条件则包括在中国境内成立3年以上、无违法犯罪记录、无境外控股或直接投资等。审查规则方面,两者都采用评分制,但分数标准和满分分值不同。
对于企业而言,深入理解这两种资质的不同之处,是申请相关资质、开展相关业务的前提。只有准确地理解和申请相应的资质,企业才能合法、顺利地开展业务,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